低碳经济呼唤责任

      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佳节,也是居民消费的井喷时段。笔者了解到,尽情燃放爆竹,摆宴大吃二喝,华灯通宵达旦,奢华礼品提来送往……成了今年春节随处可见的场景。
      去年12月,在丹麦哥本哈根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让“低碳生活”这个词走进我们的视野,成为媒体上出现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而近来热映的电影《2012》、《阿凡达》不仅带来了令人震撼的视听享受,也将减低“碳排放”推到全人类面前。少用1吨水可减少0.194千克碳排放,爬一层楼梯能减少0.218千克碳排放,少开空调1小时可减少0.621千克碳排放,少用1度电就减少0.785千克碳排放。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模式,关乎全人类包括每一个人的生存,也要靠每一个人的具体行动来实现。
       转向低碳消费重要途径首先是戒除以高耗能源为代价的“便利消费”嗜好。不少便利消费方式在人们不经意中浪费着巨大的能源。其次是戒除使用“一次性”用品的消费嗜好。我国现已全面开始实施“限塑令”。无节制地使用塑料袋,是多年来人们便利消费最典型的嗜好之一。“限塑”意义除了是遏制白色污染,还在于节约塑料的来源——石油资源、减排二氧化碳。再次是戒除以大量消耗能源、大量排放温室气体为代价的“面子消费”、“奢侈消费”,倡导以低碳生活为主导的科学生活平衡。目前,在长春市的一些小区里,开发商或是物业企业禁止居民在顶楼装太阳能热水器,有时候,因此还会引发业主的不满,造成业主与物业或开发企业的矛盾。其实,使用太阳能热水器,即使是冬天也可以使用,平均每个家庭每个月可以节省五六十元的电费。虽然我们不能避免碳排放,但可以减少碳排放。在资源匮乏的当下,我们要做的是,把有限资源用于满足人们基本需要,限制奢侈浪费。同时,养成低碳生活理念,在可选择、可替换的条件下,首选自然、环保、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节水、节电、节纸、少产生垃圾、旧物利用、少吃口香糖、使用环保袋、双面打印、不使用一次性餐具、推广素食等,倡导步行,骑车,多乘公交少开车,不买过大的房子等等,都是低碳生活的具体体现。
当然,低碳消费是以良好的政策引导和健康的消费环境为前提的。低碳生活虽然主要集中于生活领域,主要靠人们转变观念、加以践行,但政府在促进低碳生活方面有着“四两拨千斤”的能动作用。低碳生活不仅仅要靠人们自觉行动,也需要政府营造一个助推的制度环境。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政府通过减免税费、提供财政补贴等措施引导消费者节能减排,实现低碳生活,已经有了许多成功的范例。比如通过减免购置税,鼓励引导消费者购买小排量汽车,通过财政补贴方式推广节能灯、高效节能空调等等。不过,营造低碳生活制度体系,政府还有许多可以作为的空间。相关部门可以举办倡导低碳生活方式的宣传活动,在街道、社区设立低碳生活方式的宣传栏,推广低碳生活理念,出台一些政策对他们的生活行为进行引导。而像分户供热收费改革,以及垃圾分类等,也都需要相关部门尽快行动起来。此外,可以通过税收等手段,抑制消费主体的高碳消费方式。
迎接低碳时代需要我们从两个方面来尝试变革,一个是生产技术方面的改革,企业要更致力于开发研究更低碳更环保的能源和产品。二是我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合理消费应该成为主流,坚决抵制铺张浪费。作为一个有责任心的消费者,像珍爱自己的生命一样爱惜自然生态,大力发展生态经济、开发绿色能源、倡导低碳生活,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三篇大文章,在确保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中,为人类的文明发展作出贡献。在努力践行环保理念的同时,消费者要购买清洁、绿色、低碳排放的商品,让那些对自然环境、人类生存环境构成严重污染的商品无生存空间;还必须自觉地用自己新型的消费观去影响身边的亲人、朋友,让低碳经济“责任消费”的理念拥有越来越多的响应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