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到南山陵园,发现没法还车

骑到南山陵园,发现没法还车

今天扫墓客还要多,这一带公共自行车点较少,最好骑自己的车前往

本报记者张文华/文 钱璐斌/摄

昨天,南山公墓用井喷的交通、更密集的人群这些看得见的现象,来映衬市民“追忆先人”的无形感受:早晨6点半开始卡口,疏导扫墓人群;上午10点不到,两个停车场全部停满;仅仅一上午,扫墓大军就突破10万……

截至昨天下午5点,杭州约有40万人到各大公墓祭奠亲友。记者发现,虽然文明扫墓的观念越来越普及,但还是有些市民在公墓里烧纸钱,乱丢垃圾,影响环境。

公共自行车点不多

最好骑自己的车子去

昨天上午10点多,刚到南复路路口,的哥就提醒:“你们在这里下车吧,里面会更堵,还是走进去快。”

南山陵园管理处主任郭冀川说,两个停车场一早就满了,“停车场满了,只好停外面路上,凤凰山路差不多也停满了车,今明两天的人流量都会很大,大家来扫墓的话,最好坐公交车,实在要开车的话,请把车子停在复兴路上,再走进来比较方便。”

几个自行车停车场,也挤得满满当当,两位骑着公共自行车的小伙子发现没法还车,急得满头大汗。

郭冀川又建议:“骑车的话,也最好骑自己的自行车,我们这带公共自行车换车点少,骑车人一多,不方便就体现出来了。”

截至下午5点,南山公墓接待了15万扫墓大军,比原先预计的多了两万,高峰段为上午8点至10点半、下午1点半至2点半。

今天是正清明,陵园方面估计,扫墓人数很可能还要多出一至两万人,请市民做好心理准备。

菜篮子、折叠车

“潮人”的低碳装备

虽然人多,但年年清明都要去南山陵园采访的记者发现,明火的使用还是在不断减少,另外还有一个有趣现象:用塑料袋的人很少,各种各样的环保袋、再生纸袋的出现频率很高,还有些很“潮”的人直接拎着竹编的菜篮。

“菜篮子好,什么东西都好放。回去还可以顺便进菜场买菜,我们不制造垃圾,给工作人员增添负担了。”家住古荡的唐桂芝大妈说,自从报纸上宣传低碳出行后,她出门就基本不用塑料袋了,菜篮子越拎越顺手。

而新杭州人周韬,婚后第一次随丈夫一家来上坟。小两口和公婆推着两个购物折叠车,赚了不少回头率。“本来婆婆准备了好几个塑料袋,说每人拎几袋,我觉得用塑料袋既不环保又不方便,就找出平时去超市用的折叠车,也赶一个低碳的潮流。”

在她精心收拾好的折叠车里,记者看到的是大大小小的密封盒,冷菜、熟食、水果、青团叠放得整整齐齐,颇有点韩国“大长今”的味道。

“文明!”提及今年和往年最大的区别,郭冀川脱口而出。他说,最直接的体现是明火减少,从往年的8成,到去年的5成,再到今年的4成不到,“以前清明两天班值下来,眼睛都会被熏得红通通的。我们很多工作人员都说,今年巡逻的时候感觉好多了。”

收锡箔灰的乔装打扮

陵园强调不用明火

但郭冀川也提到了一个新冒出来的问题,今年开始,那些出没在陵园里拿祭品、扫锡箔灰的队伍趋向“正规化”。“往年他们无论穿着还是工具,我们一眼就能认出来。现在他们穿得和扫墓市民差不多,手里也拎着个环保袋。要不是我们看见他们在拿贡品或者扫锡箔灰,很难分辨出来。”

这样煞风景的人,昨天上午,南山陵园工作人员发现了100多人次,和往年比已经少了很多,“但只要还有市民使用明火,他们就不会消失。”郭冀川说,“贡品和鲜花不是他们的重点了,主要是锡箔灰有利可图。”

南山公墓四区,一堆锡箔纸还未燃尽,记者看见一位大妈弯腰将灰扫尽随身的袋子里,然后把苹果和豆腐干之类的装进另一个口袋,手脚麻利,全过程只用了半分钟。

工作人员的流动巡逻,不可能完全制止这些“打游击”的人,一些市民,便有了自己的对策。

53岁的汪国亮一家,在墓前摆放了丰盛的祭品。汪国亮说:“所有吃的,祭奠完了我们自己当午饭,吃不完的全部带回去。”

而周韬则道出密封盒的另一个功能:“我们也知道烧锡箔不文明,但家里老人一定要,也拗不过。就稍微烧一点,然后把灰扫进密封盒带回家埋到花下,一举两得,相信爷爷奶奶能理解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