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塑令”遇尴尬 塑料袋又“抬头”

从2008年6月起,全国范围内开始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并且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超薄塑料袋遭封杀。到目前为止,“限塑令”实施已近两年,然而延吉市除大商场、大超市外,在小型超市、小药店、农贸市场,塑料袋仍在免费使用。其他县市也存在同样现象,“限塑令”在我州遭遇尴尬。

限大不限小:大商场有偿使用,小摊点随便配送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限塑令”实际上是“限大不限小”。在大型商场、超市,“限塑令”执行得较好,但在小商场、农贸市场,塑料袋的使用与过去没有两样。在延吉市朝阳街经营超市的王桂圆说,国家实施限塑令后,她从来没有跟顾客收塑料袋的钱,如果因多收了两三角钱让顾客觉得不近人情而流失客源,有点因小失大。为了招揽顾客,只好向顾客免费提供塑料袋。王桂圆说出了所有经营业主的心里话,记者采访延吉市光明市场的十几位业主,普遍流露出这种想法。

有需求就有供给。记者在延吉市西市场、东市场的几家塑料袋批发点了解到,目前塑料袋的批发量较从前并没有减少。东市场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主说,“限塑令”刚开始实施时,他的生意的确受些影响,不符合标准的塑料袋都下架了,可是没过多久,生意又恢复到从前。因为超薄塑料袋价格低,很受经营业主的欢迎,所以仍占批发总量的大多数。在延吉市河南市场的一家塑料袋批发点,记者看到,几十种塑料袋摆在柜台上,即便业主向顾客介绍结实耐用、可多次循环使用的环保袋,但因其价格高,大多数购买者还是选择超薄塑料袋。经营业主告诉记者,两种同样规格的塑料袋,符合标准的与超薄的价格相差一半,所以超薄的塑料袋销量更好。

“限塑令”雷声大雨点小,监管难度大

走进延吉市西市场、河南市场等各个大小农贸市场和批发市场,恐怕最先看到的就是挂在经营者身边的大小不一、颜色不一的塑料袋,哪怕是买头蒜,摊主也会用塑料袋包好递到顾客手中。河南市场一位卖煎饼的业主无奈地说,他们每卖一公斤煎饼只能赚块八毛钱,一个环保塑料袋的价格最低是两角钱,如果无偿提供给消费者,经营者根本赚不到钱,而一个超薄塑料袋的价格只有几分钱,所以只好用不符合标准的塑料袋。

监管部门对“限塑令”限不住超薄塑料袋也颇感棘手。在延吉市河南市场服务中心的办公桌上,记者看到了一叠经营业户与服务中心签订的关于禁止使用超薄塑料袋的协议书。手拿协议书,中心副主任宋学哲告诉记者,“限塑令”刚刚颁布时,工商管理部门与每个业户都签订了协议书,并经常开展专项检查,时间稍长就发现,几乎所有经营业户都在与检查人员玩“猫捉老鼠”的游戏,所以没感觉到超薄塑料袋使用量减少。同时,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执法人员仅凭肉眼根本辨别不出来哪些是0.025mm以下的塑料袋,哪些是符合标准的塑料袋。即使发现无偿向消费者提供超薄塑料袋的现象,十几元几十元罚款非但解决不了问题,还招来经营业户的强烈不满,所以监管部门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加强宣传,提高意识,倡导低碳生活

如何让“限塑令”真正落地,走得更远呢?无论是负责监管的工商部门,还是负责“限塑令”宣传的环保部门都普遍认为,关键还是要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倡导低碳生活。采取各种方式,宣传塑料购物袋对环境的危害,还可以通过社会组织招募环保志愿者等方式进一步扩大市民对这一政策的知晓度,增强这项政策的权威性和执行的有效性。目前延吉市塑料袋批发市场现状,和我州其他县市一样,不合格塑料袋大多从外地购进,本地加工的少之又少,所以相关部门要牢牢把住进口关,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合格塑料袋的流入,同时鼓励各经营者推广塑料袋的替代品。限塑令实行后,虽然各级环保部门制作了大量购物袋免费发放给市民,一些商家也免费赠送了一些购物袋,但是,这些购物袋大多功能单一,满足不了市民的多样需求。为此,要鼓励商家尽可能提供多种功能、多规格的环保袋,以此来慢慢改变市民喜欢使用塑料袋的习惯,从而达到“限塑”的长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