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塑令”碰上一道难迈的坎

  6月10日,濉溪县祁集镇农贸市场上各色超薄塑料袋等待出售。(李博 摄)

  ·阅读提示·

  记者调查发现,在超市和商场等地方效果显著的“限塑令”,在农贸市场却沦为一纸空文。 “强堵”无法真正化解农贸市场在“限塑”中遇到的难题,要因地制宜,出台配套措施,以制度创新将“限塑”落到实处。

  “限塑令”遭遇盲区

  6月10日早上,合肥经济开发区芙蓉路菜市场,记者看到每个买菜的市民都拎着数量不等的超薄塑料袋。当记者质疑这种塑料袋已禁止使用时,一位摊主很诧异地反问记者:你看哪个摊子不在用?他告诉记者,前年刚禁的时候是有人来查过,现在早就没人提这事情了,“我这个摊子不大,一天也要用掉三四百只袋子,大的摊位要上千个。 ”

  随后,记者又来到合肥三里庵附近一个农贸市场,这里每个摊位上都放着厚厚的几叠超薄塑料袋。附近西园新村的一位居民已经买好了菜准备回家,手里花花绿绿提了七八个塑料袋,当记者问她是否知道限塑令时,她表示“限塑令知道,但你看我买这鱼、肉不用塑料袋装用什么?”记者在这里站了20分钟,观察了近30位买完菜回家的市民,发现使用的塑料袋少的三五只,多的则上十个。

  走访了多家菜市场后,记者发现菜市场俨然成为“限塑令”的死角。 “摊主免费提供塑料袋装菜太普遍了,你在合肥的菜市场走一天也碰不到一家不用的。 ”在合肥安居苑农贸菜市场卖菜的李老板说。

  “限塑令”禁不住的农贸市场,会产生多大的白色污染呢?以合肥为例,按市区400万人口,约100万个家庭计算,一个家庭一周买菜3次,一次使用5个塑料袋算,一年消耗量就在7亿只左右,令人咋舌。而超薄塑料袋200年也不会自然解体,长期残留在土壤中导致环境恶化。

  国家规定严禁生产违规的超薄塑料袋,那么这些随处可见的塑料袋又是从哪里来的呢?一位摊主解答了记者的疑问。原来,禁塑之前,都是摊主打厂家电话要送货,或者按地址到厂里买。而现在,因为属违法生产,供应者基本都不在袋子上印电话和厂址,而是直接带着袋子到摊点上卖。

  菜场限塑“太棘手”

  摸起来柔软的小小超薄袋,却让每个相关者都觉得棘手。

  “如果将责任完全归咎于监管不力有失公允。 ”省工商局市场处副处长方跃进告诉记者,去年全省共出动执法人员49631人次,检查集贸市场4228个次,检查经营户70846户,查获不合格塑料袋682万个,查处案件292起,罚没款61.4万元。而今年1月至5月份,全省共出动执法人员5100人次,检查集贸市场1560个次,检查经营户10390户,查获不合格塑料袋20.26万个,查处案件18起,罚没款2.5万元。“打击效果仍不理想,主要是农贸市场杂、乱、多、散,难以统一执行禁令。 ”尤其是工商办管脱钩后,很多市场由此没有了开办单位,找不到人出面管理。加上工商执法人员人手有限,监管也存在不到位的情况,由此超薄塑料袋出现泛滥。面对违规提供塑料袋的摊主,工商部门也面临两难处境,所有摊主都这么做,怎么处罚,摊主的意见也很大。

  摊主们也有话说。芙蓉路菜场50多岁的方老板已经卖了20多年菜,他说不可能收费限制顾客用塑料袋,因为买一二块钱的菜就要收几毛钱的袋子费,显然顾客不愿意,“再说如果我收了,别家不收,那谁还买我的菜? ”超薄塑料袋一分钱可以买到2个,而一个符合国家规定的环保袋小号要8分钱,中号的要1.8角,大号的要2角,谁会不用超薄塑料袋?

  而指望消费者主动拒绝使用,显然更不可能。人们已经习惯了买菜用塑料袋,原有的布袋子、网兜、篮子等早已经淡出生活。即使有些人重新拾起,但鱼、肉等农产品如果没有塑料袋包装,又怎么带回家?

  在限塑配套措施缺失的情况下,超薄袋使用泛滥不可避免。

  “限塑”更需可操作性

  针对超薄袋在农贸市场的泛滥,省工商部门表示,将会强化市场开办者责任,督促市场开办单位履行责任,建立健全市场内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管理制度,并尝试与经营者逐一签订关于严格执行“限塑令”的承诺书,细化违约责任。

  事实上,“强堵”无法真正化解农贸市场中遇到的难题。 “限塑令”实施中的尴尬,提醒管理者必须完善配套措施,找到更具操作性的办法。

  当前,最重要的是找到塑料袋替代品。 “没有合适的替代品,禁塑带来的不便太大,摊贩和顾客都无法执行。超市提供的环保购物袋价格较高,来菜市场买菜的消费者很难接受。 ”在合肥从事环保塑料袋生产的老板甘先生说,超市禁塑效果显著,重要原因就是出售的商品绝大部分自身都有包装。而农贸市场的情况则相反,绝大部分菜都没有初次包装,不是带水就是带泥,不适合于混装,这些菜就算是在超市出售,也是提供国家政策许可使用的塑料“手撕袋”。

  “开发理想的替代品,需要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发展可降解的环保制品。 ”专家表示,政府可以对企业研发进行补贴,或是减免税收,生产廉价的塑料袋替代品。这是农贸市场“限塑”的根本方向。

  短期内寻找到适合的替代品确实很困难。当前则要因地制宜,实施一系列的政策支持和制度设计。比如在农贸市场设立专门的窗口出售合格塑料袋,各个摊位禁止自备塑料袋,买菜的人如果有需要,可以统一到窗口购买。如此一来,消费者为了省钱尽量自备袋子,会少用超簿塑料袋。

  对此,省工商部门表示,将鼓励和引导由市场开办单位或场内经营者在市场内设立专营或兼营合格塑料购物袋经营摊位,实行塑料购物袋统一采购、销售,并以超市模式提供符合相关标准的生鲜食品、熟食、面食等商品的“手撕袋”。

  改变人们数十年形成的买菜习惯,仅仅靠一个口号、几次专项检查是远远不够的。这需要直面限塑令遭遇的难题,逐步形成一套可操作的解决方案,最终控制“白色污染”。相关链接

  2007年12月31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这份被群众称为“限塑令”的通知明确规定:“从2008年6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塑料购物袋”;“自2008年6月1日起,在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等商品零售场所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一律不得免费提供塑料购物袋”。(史力、项良新)